常常在思考國語文教學與課本之間的關係。
個人認為,課本的內容只是一種媒介,老師透過這些文章,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使用能力,引導學生如何正確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觀念與想法,並從中培養學生適當的價值觀。
然而,由於考試領導教學,考試題目往往會影響老師對於文章的詮釋,從這樣的角度出發,老師教的,都必須是題目要考的,老師所講的,也都必須要配合參考書或課本上的解釋,因為,一旦老師講的內容跟課本產生矛盾,有了意見上的出入,那學生將無所適從。
自己在教書的過程中,常常對著學生表達自己與課本不同的意見。學生往往就直接問:考試的時候要怎麼辦?我們要聽誰的?
老實說,這是一個難解的問題!我們一方面希望學生可以學習到相對正確的知識,另一方面又必須屈服於考試的壓力。
從某部分來說,當某版本被指定當成教材的時候,課本就變成是一種權威,從課本延伸出去的參考書、測驗卷,都必須根據課本對於選文的詮釋與解析來命題,而當知識變成題目,就必須有對與錯、是與非的選項,而所謂的正確答案,往往都必須是課本內容,往往都必須是課本的詮釋。
我相信任何一種版本的國文課本,背後都有相當堅強的師資陣容,用他們絕頂聰明的腦袋,學識淵博的專業涵養,為老師提供最正確的解釋,以幫助基層教師進行國文教學。
可是,比起數學、理化、歷史、地理……等科目,國語文的教學,往往多了更大的詮釋空間,再加上中國文字本身的曖昧性,這就讓國文教學產生了某種程度上的困難,尤其是在有關「情意理解」或「文意分析」這方面的教學目標上,更是充滿了挑戰,畢竟,對於文章的詮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課文欣賞」所提供的只是一個觀點,我們能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這篇文章呢?到底是要按照課本講呢?還是老師可以表達對於這篇文章的不同解讀呢?如果課本所呈現的文章理解跟老師所認知的是不一樣的時候,那考試該怎麼辦呢?
站在客觀的立場,如果各自都可以提出一套合理的推論,那麼,對文本產生不同的詮釋,只是看法不同的問題,沒有是非對錯的問題。然而,如果牽涉到考試制度,那麼,對與錯不是重點,考試考什麼才是關鍵!
於是,無論上課講了多少內容,回過頭來,還是要以課本為主,因為考試是考課本內容,是考課文理解。課本才是王道!
可是,我總是相信,課文是死的,教學是活的;考試題目是死的,獨立思考是活的。
也許,在一方面講解考試題目與課本內容的過程當中,老師應該可以適當的表達自己反對的意見,提出對課本內容的質疑,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供學生參考。
當我們一直想訓練孩子們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考試制度與課本教材讓老師獨立思考的能力逐漸變弱,開始依賴課本,以課本的解釋為解釋,以課本的賞析為賞析,以課本的理解為理解,課本變成經典,教師手冊變成傳疏,老師的功能只是順著課文去闡發文意,卻很少去質疑課本是否正確,也不敢提出跟課本不一樣的看法。
或許我們該換個角度思考,課本只是工具,是讓老師發揮的基礎,老師本身才是最理想的教材。
而如今我們的國語文教學,在考試制度底下,卻是將課本當做權威,當做唯一的正解,這不僅讓老師受到侷限,學生也失去開放的思維,這是語文教育的損失,也或許是讓國語文教育枯燥乏味的原因之一吧!
能不能就讓考試的歸考試,上課的歸上課,考試要考的,我們教一套,考試不考的,我們自己也教一套。讓學生知道,課本只是一種說法,不是權威,老師有另外一種說法,可以當做參考。
於是,身為國文老師的我們,能不能跳脫課本,質疑課本,在課本之外提供自己一套有論證根據的想法,或許就是我們要自我訓練的地方吧!
我想,真正的教育不是只有課本,如果有那麼一天,當國文老師不必遷就考試制度的時候,我們可以拿起金庸的武俠小說當做教材,也可以將學生上課偷看的漫畫拿來上課,甚至於把線上遊戲的秘技雜誌當做題組來做測驗的話,那麼,我們的國語文的教育,一定更好玩,更有樂趣!
我想,真正的教育不是只有課本,如果有那麼一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fly520 的頭像
    bluefly520

    bluefly520

    bluefly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