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文章躺在自己的硬碟裡面很久了,一直都忘了拿出來和大家分享,趁著現在有空,轉貼一下,希望有緣人可以看到,也希望看了之後能對讀者有點幫助。


大約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我因為行動不便,再加上左鄰右舍都是韓國人,所以沒什麼同齡玩伴。雖然沒有像你的阿冬冬這些朋友,我卻有一個獨家專屬的「說書人」。
他大我六歲,算起雙方家裡的親戚關係,倒小我一輩。他家樓下是釜山很有名的南北雜貨舖,樓上則是賭場,從小就在三教九流的大人堆裡混,所以每天放學來我家,不愁沒故事可說。
有一個名叫飛刀王,刀法快到可以在自己大腿上剁肉的餐廳師傅。還有一個人也姓王,他有一雙X光眼,麻將桌上可以看穿所有的牌。還有許多更神奇,飛簷走壁的武俠故事。這樣,等他進了中學,來我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之後,我聽故事的胃口早被養大,不是《兒童樂園》之類的書所能滿足。於是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拗著媽媽去租了生平第一套武俠小說。
七歲的小孩讀武俠小說,有太多生字與不了解的地方,但是我的閱讀之路,就是這樣連滾帶爬地開始了。
你現在有哆啦A夢和櫻桃小丸子可以享受,有Wii可以玩,有那麼多美術工具可以畫圖,又有《帕拉帕拉山的妖怪》這樣的繪本可以看,可能很難想像一個小孩子在那個年紀,怎麼就一頭栽進了只有書,只有文字書,只有所謂大人的文字書可以讀的世界裡面了。
可是我要多麼感激這件事情的發生啊。因為在那個沒有網路,甚至沒有卡通可看的時代,我們不管是幻想還是夢想,不論是吸收知識還是娛樂,唯一能透過的就是文字的閱讀。
前面的信裡,之所以寫了許多提醒你文字以外的知識的力量,其實都是為了打個底──為了你一旦開始接觸文字閱讀之後,很容易把其他的閱讀都放不到心上。
也許會有人覺得好笑。今天這個時代,大家不是都在擔心文字的閱讀會越來越不受重視?會不會說錯了?
沒有。只要一個人接觸文字閱讀的途徑沒有「反其道而行」,只要稍微用心體會一點,任何人都會發現文字閱讀不同於其他閱讀的魅力,以及威力。

文字的魅力及威力,來自於一個特質:
單位面積裡,文字可容納的內容密度極高。這麼說吧,你是認識「家」這個字的。你用圖畫來表現「家」,光畫一棟房子,不太夠,你要再畫進去媽媽、爸爸、兩隻貓,等等,才能表現出這是一個「家」。可是,用文字來表達,只要寫一個「家」就好了。不但如此,「家」這個字還有許多其他的意思,可以指一個人「住的地方」,也可以指許多人共同的「家鄉」等等。
一個字都如此了,更何況是許多字組合起來的情況。所以,使用文字和閱讀文字,是在玩一種遊戲──「壓縮」與「解壓縮」的遊戲。(這裡我借用了一下電腦裡「壓縮」軟體的說法。)
寫的人,玩的是「壓縮」的遊戲,要有本領在最少的文字裡濃縮進去最多的東西。閱讀的人,玩的則是「解壓縮」的遊戲,要有本領去釋放作者的文字,體會作者在其中濃縮了什麼意思──這裡說的「體會」有兩個作用,一個是為了探究作者的本意到底是什麼(譬如「道可道,非常道」裡,「道」這個字的多重意思);另一個,則是為了領略作者在使用那些文字時候的感受(譬如「田家有美酒,落日與之傾」這種句子想要表達的情境。)
由於文字有這麼強大的「壓縮」與「解壓縮」功能,所以傳說倉頡發明了文字之後,天地都為之震動:「造化不能藏其祕,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這裡不能不順便帶一句:文字固然都有這些功能,但是中國文字又有其特殊之處。日後你仔細體會、使用中國文字,會知道這是件多麼神奇的事情。)

基於文字是「壓縮」與「解壓縮」的遊戲,我認為學習文字的過程,其實就是分四個步驟。
第一步,是識字,知道這個字怎麼唸,最基本的用途是什麼意思。
第二步,是體會字,知道這個字的同義、反義字有哪些,各個字之間的細微差異在哪裡。
第三步,知道怎麼組合文字、調整文字,使用文字來比較清楚,也可以說比較準確地表達自己。
第四步,懂得利用、配合自己思考與人生歷練,對文字持續進行「壓縮」與「解壓縮」的遊戲。

所以我希望你學習文字的過程大致分幾段時間。

進小學前到小學一、二年級,應該是主要第一步識字,加上一些第二步體會字的事。
小學三、四年級,應該開始對文字進行第三步的練習,以寫作來表達自己。寫作與閱讀,是一體兩面,相互對應也相互加強的事情。開始寫作後,自然會對識字與體會字有更深刻的感受與心得。
至於對文字「壓縮」與「解壓縮」的遊戲真要有所體會,則應該是小學五、六年級,最晚進中學的事。為什麼是這個時候?因為這時你的身體開始進入發育期,不再需要父母亦步亦趨;自己的思想也開始活動,對人生開始有一些不想為外人(包括你父母)所知的探索與主張。你意識到自己是一個自主的人,感覺到自己對世界與人生需要有自己的好奇與思考之後,自然會發現,透過文字來進行閱讀、寫作、思考,這三者會交互成為多麼私密、多麼貼心,也多麼趁手的工具,以及朋友。
這樣,在接下來的路途上,你會發現,閱讀、寫作、思考會豐富你的人生,你的人生也會豐富你的閱讀、寫作、思考。你會發現,對文字越懂得「解壓縮」,也就越會「解壓縮」;反之亦然。你還會發現,對文字進行「壓縮」與「解壓縮」的遊戲,原來也就是對自己人生進行經歷與體會的遊戲。而你對人生的經歷與體會越是不同,你對文字的「壓縮」與「解壓縮」本領就越是不同;反之亦然。

台灣目前的學校教育,有兩個根本的問題與矛盾。
第一個,是過於集中透過文字來進行教育。
第二個,在這同時,卻又極力破壞文字的教育,輕視文字的力量。
從小學開始,文字的教育只是「國文」這個學科的內容,而「國文」,則只是許許多多考試的科目之一。再接下來,談到「國文」,則又逐漸和「文學」聯繫在一起,畫上等號,成了只有要讀「文學」的人才關心「國文」。
如此三轉兩轉下來,文字教育的本質早被忘記了,扭曲了。文字在學生心目中的印象,只是「國文」課本要背誦的內容,在考卷上追求分數的一種工具。文字一旦只能聯想到分數與考試,就成了最倒胃口的一種東西。在學生避考試不及的情況下,學生也就避文字也不及了。
學生一旦躲避文字,他錯過的不只是「國文」,不只是「作文」。
最重要的是,他會失去透過文字來表達自己的能力,透過文字來理解別人的能力。換句話說,他錯過與文字互動成長,互動探索人生的機會。
想起來多麼悲哀,一個進入中學階段的人,原本正是他可以趁著自己對這個世界產生各種好奇,可以交叉運用閱讀、思考、寫作來豐富他人生的時候,我們的學校教育卻徹底剝奪了他的機會。正當他有心思也有能力享受文字「壓縮」與「解壓縮」遊戲的時候,考試教育卻把他們丟進了一個監獄──一個由教科書與考試用書所建構的「文字獄」。學生要生存,只能咀嚼、反芻監獄所餵養的東西。這就是「反(文字教育)其道而行」。

我第一封信就告訴你,「我希望你進的中學(如果要),可以讓你盡情『浪費』自己的時間於閱讀」。原因就是不想把你在需要,也有能力享受文字帶來的樂趣的時候,卻把你關進了「文字獄」。
我希望你能明白,文字的學習與使用,絕不是區區「國文」課所能應付的。文字的學習與使用,更絕不是只對「文學」有興趣的人才需要注意的。沒有對文字進行「壓縮」與「解壓縮」的能力,幾乎沒有對任何知識進行「壓縮」與「解壓縮」的能力──文學如此,美學如此,哲學如此,醫學如此,科學也如此。
所以,趁你小學階段,我們就先來一步步體會文字的作用吧,以便你將來可以把文字的「壓縮」與「解壓縮」,當作一個終生有趣的遊戲來進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fly520 的頭像
    bluefly520

    bluefly520

    bluefly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