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清玄曾經寫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小荷葉從根裡長出來,張開葉片,第一個使它困惑的是,它的胸前有一粒晶瑩的露珠。
小荷葉就問:「你是誰呢?怎麼會來到我的胸前?」
露珠說:「我叫露珠,是夜裡水氣的凝結,偶然留在你的身上,我馬上就要走了。」
「你為什麼要走呢?」
「喔!我也不想走,但是待會兒太陽出來,我就會化成水氣,飛到天上去了。」
正當小露珠說話時,陽光來到了荷花池,一眨眼就把小露珠化成水氣,飛走了。
荷葉感到孤單,四處尋找小露珠的蹤影,不論它多麼努力,再也看不到小露珠。
第二天清晨,小荷葉張開眼睛,看見了小露珠,開心的大叫起來:「嘿,小露珠,你又來了,我很想念你呢!」
小露珠訝異的說:「不會吧!我又不認識你,我是今天才從昨夜的水氣生出來的,偶然留在你的身上,你別認錯了!」
小露珠滾動著身體,陽光照在它的身上,映出一些美麗的彩虹,一轉眼就消失了。
小荷葉感到非常迷惑,因為眼前的露珠和昨天的露珠,長相一樣,名字也一樣,映出的彩虹一樣,連化去的時間都一樣,為什麼小露珠不肯承認它是昨天的露珠呢?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荷葉變成大荷葉,每天清晨,總有一粒晶瑩剔透、一模一樣的露珠來拜訪,奇怪的是,沒有一粒露珠承認自己是昨天的露珠,更別說承認自己是「最初的露珠」了。
荷葉長大了、變老了,它一直知道自己是當初的那片荷葉,也記得第一次看見露珠的情景,它心裡既傷心又迷惑:
「為什麼我總是原來的我,露珠卻永遠不是昨天的露珠呢?」
有一天,荷葉終於枯萎了,內心懷著巨大的傷心和迷惑,沈入荷花池裡。
(摘自林清玄,民89,探索人生方向的寓言)
關於這個故事,是陳英在主任告訴我的。
已經忘了是在什麼時候的哪一天了,只知道,當時的我,正為了學生的問題而愁眉苦臉。
主任說,老師就好比是那一直變大、一直變老的荷葉,而學生則是那長相一樣,名字一樣,天一亮就消失的露珠。
學生每天在學校上課學到的東西,老師每天在課堂上傳授的內容,一到了明天,就忘光了,忘了該遵守的規範,忘了應該有的禮貌,也忘了老師所交代的一切,就如同被陽光化作水氣的露珠,早自修的鐘聲一打,又是一個重新的開始。
而身為荷葉的老師,就一再而再的跟新的露珠建立關係,重新溫習彼此的認識,重新要求,重新規範,重新教一遍昨天已經上過的教材內容,直到自己變老,直到自己枯萎,直到自己凋零。
是的,老師這個工作,就是面對每天都像是新生兒的學生,對著他們一再說著同樣的話,叮嚀同樣的錯誤,教導同樣的內容,直到自己筋疲力盡,直到這些新生兒在不知道是多麼遙遠的那一天,真正地長大、真正地成熟。
這,就是我的工作。
將成就感寄託在看不見的將來,期待有一天我撒在孩子心裡的種子,能夠在他的人生旅途中,生根發芽。
學生在我的留言板上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妳為什麼要當老師啊?這麼多職業不選偏偏要當老師?而且每天被一群學生搞得頭昏腦脹?而且把心思放在學生上(或許沒有)讓費自己的生命,不會覺得是讓費時間嗎? WHY?
「為什麼要當老師?」這樣的問題,從我大學畢業到現在,已經被問到不知道該用什麼答案來回答了。
然而,「為什麼要當老師」這個問題很重要嗎?
我想,重要的是,我現在是一個老師!
對我而言,去思考「如何當一個好一點點的老師」,應該比去回答「為什麼要當老師」,來的更有意義吧!
當我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通常是對這件事產生了迷惘、產生了猶豫,產生了一絲絲的困惑。
剛開始任教的時候,每次當我遇到棘手的學生問題時,我總是會這麼反問我自己,為什麼要當一個老師,為什麼要去承受這些不愉快,為什麼總有那麼多的麻煩等著你去解決。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找到答案。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答案。
為什麼我要承受這些,因為你是老師。
你為了什麼當老師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現在是個老師。你既然是個老師,你就要承受這些煩惱、困惑、壓力與挫折。
教了幾年書,漸漸的體悟到,面對生命的教化過程,身為老師,有太多太多的身不由己,有太多太多的無法想像,有太多太多的難以理解,也有太多太多的力不從心。而我們只能盡自己可能的努力,去化解教育過程當中的種種難關。
因為,這是我們的工作,我們是被稱為老師的教育工作者。
前幾天去參加一個研習,聽到一個很久以前聽過的故事,勾起了一些小小的感慨。
故事是這麼說的:
想像你走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街頭,你看到正前方有人正拿著槌子敲打石塊,一邊敲打,一邊嘆氣。於是你走上前,問了他幾個問題。
「你在做什麼阿?」
「我在敲磚阿!我們要蓋一間教堂,要很多很多的磚,不敲不行。」
「那你為什麼嘆氣呢?」
「因為很無聊阿!每天都有敲不完的磚頭,我要一直敲、一直敲,重複的動作一直做,很沒有成就感。」
就在這位工人講完話之後,你聽到遠邊傳來了歌聲。
你順著空氣中流動的旋律前進,越來越近,歌聲越來越嘹亮,你看到前方不遠處同樣有人在敲磚,他一邊敲,一邊唱歌,愉快地工作著。
於是,你又上前請教了一些問題。
「你在做什麼阿?」
「我在敲磚阿!我們要蓋一間教堂,要很多很多的磚,不敲不行。」
「那你為什麼唱歌呢?」
「因為我很快樂阿!從這些敲不完的磚頭中,我可以想像這座教堂的雄偉,我只要想到這座偉大建築裡頭的磚瓦,都是我親手敲打出來的,我就很興奮,很快樂,所以我一邊工作,一邊唱歌,因為我知道,這偉大藝術品的完成,有我的汗水在裡頭。」
我想,這個故事所要講的道理,是淺顯易懂的。
學生是我們的磚瓦,而這些磚瓦將來是有可能成為偉大的藝術品,而身為老師的我們,在每天重複的工作當中,是不是可以看到這些磚瓦的未來,而找到歡笑的理由?
我不知道,也不確定真的可以找得到。
或許,我們是那逐漸變老的荷葉,依舊每天重複著一樣的工作,然而,到現在為止,我們卻沒有後悔選擇這一條路,也不覺得自己在浪費自己的生命,儘管我們總是被學生問題搞得頭昏腦脹, 也許我們並沒有做到讓學生都認同,讓家長都接受,讓行政都滿意,但是,我們還在這裡,還繼續堅持,在這塊小小的離島。
小荷葉從根裡長出來,張開葉片,第一個使它困惑的是,它的胸前有一粒晶瑩的露珠。
小荷葉就問:「你是誰呢?怎麼會來到我的胸前?」
露珠說:「我叫露珠,是夜裡水氣的凝結,偶然留在你的身上,我馬上就要走了。」
「你為什麼要走呢?」
「喔!我也不想走,但是待會兒太陽出來,我就會化成水氣,飛到天上去了。」
正當小露珠說話時,陽光來到了荷花池,一眨眼就把小露珠化成水氣,飛走了。
荷葉感到孤單,四處尋找小露珠的蹤影,不論它多麼努力,再也看不到小露珠。
第二天清晨,小荷葉張開眼睛,看見了小露珠,開心的大叫起來:「嘿,小露珠,你又來了,我很想念你呢!」
小露珠訝異的說:「不會吧!我又不認識你,我是今天才從昨夜的水氣生出來的,偶然留在你的身上,你別認錯了!」
小露珠滾動著身體,陽光照在它的身上,映出一些美麗的彩虹,一轉眼就消失了。
小荷葉感到非常迷惑,因為眼前的露珠和昨天的露珠,長相一樣,名字也一樣,映出的彩虹一樣,連化去的時間都一樣,為什麼小露珠不肯承認它是昨天的露珠呢?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荷葉變成大荷葉,每天清晨,總有一粒晶瑩剔透、一模一樣的露珠來拜訪,奇怪的是,沒有一粒露珠承認自己是昨天的露珠,更別說承認自己是「最初的露珠」了。
荷葉長大了、變老了,它一直知道自己是當初的那片荷葉,也記得第一次看見露珠的情景,它心裡既傷心又迷惑:
「為什麼我總是原來的我,露珠卻永遠不是昨天的露珠呢?」
有一天,荷葉終於枯萎了,內心懷著巨大的傷心和迷惑,沈入荷花池裡。
(摘自林清玄,民89,探索人生方向的寓言)
關於這個故事,是陳英在主任告訴我的。
已經忘了是在什麼時候的哪一天了,只知道,當時的我,正為了學生的問題而愁眉苦臉。
主任說,老師就好比是那一直變大、一直變老的荷葉,而學生則是那長相一樣,名字一樣,天一亮就消失的露珠。
學生每天在學校上課學到的東西,老師每天在課堂上傳授的內容,一到了明天,就忘光了,忘了該遵守的規範,忘了應該有的禮貌,也忘了老師所交代的一切,就如同被陽光化作水氣的露珠,早自修的鐘聲一打,又是一個重新的開始。
而身為荷葉的老師,就一再而再的跟新的露珠建立關係,重新溫習彼此的認識,重新要求,重新規範,重新教一遍昨天已經上過的教材內容,直到自己變老,直到自己枯萎,直到自己凋零。
是的,老師這個工作,就是面對每天都像是新生兒的學生,對著他們一再說著同樣的話,叮嚀同樣的錯誤,教導同樣的內容,直到自己筋疲力盡,直到這些新生兒在不知道是多麼遙遠的那一天,真正地長大、真正地成熟。
這,就是我的工作。
將成就感寄託在看不見的將來,期待有一天我撒在孩子心裡的種子,能夠在他的人生旅途中,生根發芽。
學生在我的留言板上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妳為什麼要當老師啊?這麼多職業不選偏偏要當老師?而且每天被一群學生搞得頭昏腦脹?而且把心思放在學生上(或許沒有)讓費自己的生命,不會覺得是讓費時間嗎? WHY?
「為什麼要當老師?」這樣的問題,從我大學畢業到現在,已經被問到不知道該用什麼答案來回答了。
然而,「為什麼要當老師」這個問題很重要嗎?
我想,重要的是,我現在是一個老師!
對我而言,去思考「如何當一個好一點點的老師」,應該比去回答「為什麼要當老師」,來的更有意義吧!
當我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通常是對這件事產生了迷惘、產生了猶豫,產生了一絲絲的困惑。
剛開始任教的時候,每次當我遇到棘手的學生問題時,我總是會這麼反問我自己,為什麼要當一個老師,為什麼要去承受這些不愉快,為什麼總有那麼多的麻煩等著你去解決。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找到答案。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答案。
為什麼我要承受這些,因為你是老師。
你為了什麼當老師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現在是個老師。你既然是個老師,你就要承受這些煩惱、困惑、壓力與挫折。
教了幾年書,漸漸的體悟到,面對生命的教化過程,身為老師,有太多太多的身不由己,有太多太多的無法想像,有太多太多的難以理解,也有太多太多的力不從心。而我們只能盡自己可能的努力,去化解教育過程當中的種種難關。
因為,這是我們的工作,我們是被稱為老師的教育工作者。
前幾天去參加一個研習,聽到一個很久以前聽過的故事,勾起了一些小小的感慨。
故事是這麼說的:
想像你走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街頭,你看到正前方有人正拿著槌子敲打石塊,一邊敲打,一邊嘆氣。於是你走上前,問了他幾個問題。
「你在做什麼阿?」
「我在敲磚阿!我們要蓋一間教堂,要很多很多的磚,不敲不行。」
「那你為什麼嘆氣呢?」
「因為很無聊阿!每天都有敲不完的磚頭,我要一直敲、一直敲,重複的動作一直做,很沒有成就感。」
就在這位工人講完話之後,你聽到遠邊傳來了歌聲。
你順著空氣中流動的旋律前進,越來越近,歌聲越來越嘹亮,你看到前方不遠處同樣有人在敲磚,他一邊敲,一邊唱歌,愉快地工作著。
於是,你又上前請教了一些問題。
「你在做什麼阿?」
「我在敲磚阿!我們要蓋一間教堂,要很多很多的磚,不敲不行。」
「那你為什麼唱歌呢?」
「因為我很快樂阿!從這些敲不完的磚頭中,我可以想像這座教堂的雄偉,我只要想到這座偉大建築裡頭的磚瓦,都是我親手敲打出來的,我就很興奮,很快樂,所以我一邊工作,一邊唱歌,因為我知道,這偉大藝術品的完成,有我的汗水在裡頭。」
我想,這個故事所要講的道理,是淺顯易懂的。
學生是我們的磚瓦,而這些磚瓦將來是有可能成為偉大的藝術品,而身為老師的我們,在每天重複的工作當中,是不是可以看到這些磚瓦的未來,而找到歡笑的理由?
我不知道,也不確定真的可以找得到。
或許,我們是那逐漸變老的荷葉,依舊每天重複著一樣的工作,然而,到現在為止,我們卻沒有後悔選擇這一條路,也不覺得自己在浪費自己的生命,儘管我們總是被學生問題搞得頭昏腦脹, 也許我們並沒有做到讓學生都認同,讓家長都接受,讓行政都滿意,但是,我們還在這裡,還繼續堅持,在這塊小小的離島。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