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傅偉勳在他的《西洋哲學史》中提到他的哲學史觀,他認為,所謂的哲學,就是哲學史!
這句話說的很果斷!
比很多哲學家定義哲學來的清楚許多!
他是這麼說的:「我們無法在任何哲學大家或哲學學派覓出客觀適切的哲學理念,我們唯有通過整個(西洋)哲學史概念的把握,才能深切地理解到(西洋)哲學的可能義蘊。」
也就是說,對於哲學,或者說對於西方哲學,沒有一個哲學家可以明確的界定出到底什麼是哲學,並針對哲學是什麼的問題,提出一個肯定而清楚的答案!
而傅偉勳認為,既然如此,當我們談什麼是哲學的時候,就必須從整個哲學史的發展脈絡來談起,看看歷史上的哲學家們,他們是怎麼談哲學,唯有透過完整的理解,我們才有辦法回答所謂的哲學,到底應該是什麼!
這是一個好問題!
通常,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才是好問題!
因為沒有固定答案,所以只要有回答,至少會接近正確答案!不完全對,卻也不算錯!
從這個角度出發其實,傅偉勳很聰明的迴避了哲學是什麼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他的回答,或者說他的定義,在本質上其實是沒有回答的!
如果我們來詮釋一下他的哲學史概念的話,我們會發現,他提出了一個很好玩的說法,當哲學就是哲學史的時候,那也就是說,哲學就變成一種知識論,他就不再是一種抽象思考的產物,而是一種文本上的研究與解讀!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曾經這麼質疑過他,但我卻認為,哲學如果是哲學史,那他似乎認為看書應該比思考更為重要吧!(當然,看書之後還是要思考)
其次,哲學如果是哲學史,那就表示,在文本當中,每一種史觀對於經典的詮釋就會產生很多想像空間,這樣來認知哲學,似乎就顯得有點模糊!
也因此,我才會認為,傅偉勳定義的很明確,但是,事實上這樣的定義是極度的模糊的!
或許有人讀過傅偉勳在〈哲學史概念〉一文當中的這一段話:「我們說要把握哲學史的概念之時,我們並不是在一味的蒐編歷史上已經產生過各家各派的哲學思想,且以記誦諸般哲學的理論事實為哲學史的唯一的最大能事」
這一段話其實蠻有趣的,傅偉勳認為他的哲學史並不是蒐集文本思想,而是要在前後思想家的哲學理念或概念主張當中,去探討理念發展的內在脈絡!試圖去找出觀念與觀念之間的必然性與前後哲學問題的關聯性!
是的!這樣的說明應該可以理解,畢竟,哲學史的發展脈絡應該是有一定的必然性與因果性
一個問題的提出與解答,應該有其意義,不管是從問題的本質、影響與解答內容來看,在哲學史的延展過程當中,都具有很大的價值,甚至連沒有提出的問題與沒有解答的問題,在哲學史上,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然而,又回歸到一個基本的概念,事實上,這樣的研究方式,只是從文本的知識堆積,換成一種文本與文本的知識關聯性,尋找知識理論的提出,在前後哲學思考當中的內在思路罷了!
也就是說,當哲學是哲學史的同時,哲學的定義就被侷限在文本知識上的探求,也因此,我們就會淪落到傅偉勳在〈哲學史概念〉一文當中最讓我感到悲哀的地方,那就是理論觀念的研究與堆砌。
尤其是在文章當中的經典書單,更是最大的諷刺:
狄爾斯「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斷簡集粹」(尤須精讀巴門尼得斯與原子論者的斷簡)
柏拉圖「對話錄」(最好讀完柏氏全集)
亞理斯多德「邏輯著作」、「形上學」、「倫理學」
聖奧古斯丁:「懺悔錄」、「上帝之城」
聖多瑪斯:「神學大全」(可讀重要部分)
伽利略:「新科學對話」、「天文學對話」
牛頓:「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
笛卡兒:「方法導論」、「沉思六章」
斯賓諾沙:「倫理學」
萊布尼茲:「單子論」與有關方法論的論文或書簡
培根:「新工具」
洛克:「人類悟性論」
柏克萊:「人類知識原理」
休姆:「人性論」
康德:「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實踐理性批判)」
費希特:「全知識學基礎論」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大倫理學」、「哲學體系綱要」、「歷史哲學」、「哲學史導論」
以上所列的,是傅偉勳建議的讀物!哈!
傻眼喔!也因此,哲學如果是這樣來定義的,其充其量,所謂的哲學是哲學史的概念,從我對於傅偉勳書中所瞭解到的,其實就是一本讀後心得報告!
哲學就是讀哲學原典的心得報告
只是他的報告很精彩,可以提出新的見解,提出前後原典思想的邏輯脈絡罷了!
而我感到悲哀的是,我如果真的想瞭解哲學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必須要通過這樣大量的閱讀才能理解的話,那或許在我有生之年,我都無法理解這個問題吧!
哲學系的朋友,不知你是否完成了上述的書單呢?
我會試著努力看看,從傅偉勳的指引當中去尋找我的哲學思路
然而,我想要說的是:
要回答「哲學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很難!傅偉勳很肯定,也很清楚的回答出來了!
然而,他的解答方式,卻讓我覺得比問題本身還要難!
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但,無論如何,對於這樣的一本書,我是肯定的!
這是一本值得念的好書,也是哲學的入門書籍!
或許,原本你以為你懂哲學,你會認為哲學很簡單,就是「愛智」嘛!
然而,套用牛頓的話:「我覺得我不過是在沙灘上遊玩的一個小孩子,偶爾找到一片漂亮的貝殼,偶爾撿到一個光滑的鵝卵石,但是蘊涵所有真理的大海在我面前,我卻對它一無所知。」
這或許也就是哲學有趣的地方,他永遠在你以為你瞭解到什麼東西的時候告訴你,其實,你懂得永遠太少!你離真理,還太遙遠了!
是的!我懂得太少!而且我懂得不一定是對的!
而我願意花一生的時間來探索這個世界!
帶著一顆永不滿足的大腦,努力、努力的填滿!
直到我躺下!
這句話說的很果斷!
比很多哲學家定義哲學來的清楚許多!
他是這麼說的:「我們無法在任何哲學大家或哲學學派覓出客觀適切的哲學理念,我們唯有通過整個(西洋)哲學史概念的把握,才能深切地理解到(西洋)哲學的可能義蘊。」
也就是說,對於哲學,或者說對於西方哲學,沒有一個哲學家可以明確的界定出到底什麼是哲學,並針對哲學是什麼的問題,提出一個肯定而清楚的答案!
而傅偉勳認為,既然如此,當我們談什麼是哲學的時候,就必須從整個哲學史的發展脈絡來談起,看看歷史上的哲學家們,他們是怎麼談哲學,唯有透過完整的理解,我們才有辦法回答所謂的哲學,到底應該是什麼!
這是一個好問題!
通常,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才是好問題!
因為沒有固定答案,所以只要有回答,至少會接近正確答案!不完全對,卻也不算錯!
從這個角度出發其實,傅偉勳很聰明的迴避了哲學是什麼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他的回答,或者說他的定義,在本質上其實是沒有回答的!
如果我們來詮釋一下他的哲學史概念的話,我們會發現,他提出了一個很好玩的說法,當哲學就是哲學史的時候,那也就是說,哲學就變成一種知識論,他就不再是一種抽象思考的產物,而是一種文本上的研究與解讀!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曾經這麼質疑過他,但我卻認為,哲學如果是哲學史,那他似乎認為看書應該比思考更為重要吧!(當然,看書之後還是要思考)
其次,哲學如果是哲學史,那就表示,在文本當中,每一種史觀對於經典的詮釋就會產生很多想像空間,這樣來認知哲學,似乎就顯得有點模糊!
也因此,我才會認為,傅偉勳定義的很明確,但是,事實上這樣的定義是極度的模糊的!
或許有人讀過傅偉勳在〈哲學史概念〉一文當中的這一段話:「我們說要把握哲學史的概念之時,我們並不是在一味的蒐編歷史上已經產生過各家各派的哲學思想,且以記誦諸般哲學的理論事實為哲學史的唯一的最大能事」
這一段話其實蠻有趣的,傅偉勳認為他的哲學史並不是蒐集文本思想,而是要在前後思想家的哲學理念或概念主張當中,去探討理念發展的內在脈絡!試圖去找出觀念與觀念之間的必然性與前後哲學問題的關聯性!
是的!這樣的說明應該可以理解,畢竟,哲學史的發展脈絡應該是有一定的必然性與因果性
一個問題的提出與解答,應該有其意義,不管是從問題的本質、影響與解答內容來看,在哲學史的延展過程當中,都具有很大的價值,甚至連沒有提出的問題與沒有解答的問題,在哲學史上,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然而,又回歸到一個基本的概念,事實上,這樣的研究方式,只是從文本的知識堆積,換成一種文本與文本的知識關聯性,尋找知識理論的提出,在前後哲學思考當中的內在思路罷了!
也就是說,當哲學是哲學史的同時,哲學的定義就被侷限在文本知識上的探求,也因此,我們就會淪落到傅偉勳在〈哲學史概念〉一文當中最讓我感到悲哀的地方,那就是理論觀念的研究與堆砌。
尤其是在文章當中的經典書單,更是最大的諷刺:
狄爾斯「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斷簡集粹」(尤須精讀巴門尼得斯與原子論者的斷簡)
柏拉圖「對話錄」(最好讀完柏氏全集)
亞理斯多德「邏輯著作」、「形上學」、「倫理學」
聖奧古斯丁:「懺悔錄」、「上帝之城」
聖多瑪斯:「神學大全」(可讀重要部分)
伽利略:「新科學對話」、「天文學對話」
牛頓:「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
笛卡兒:「方法導論」、「沉思六章」
斯賓諾沙:「倫理學」
萊布尼茲:「單子論」與有關方法論的論文或書簡
培根:「新工具」
洛克:「人類悟性論」
柏克萊:「人類知識原理」
休姆:「人性論」
康德:「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實踐理性批判)」
費希特:「全知識學基礎論」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大倫理學」、「哲學體系綱要」、「歷史哲學」、「哲學史導論」
以上所列的,是傅偉勳建議的讀物!哈!
傻眼喔!也因此,哲學如果是這樣來定義的,其充其量,所謂的哲學是哲學史的概念,從我對於傅偉勳書中所瞭解到的,其實就是一本讀後心得報告!
哲學就是讀哲學原典的心得報告
只是他的報告很精彩,可以提出新的見解,提出前後原典思想的邏輯脈絡罷了!
而我感到悲哀的是,我如果真的想瞭解哲學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必須要通過這樣大量的閱讀才能理解的話,那或許在我有生之年,我都無法理解這個問題吧!
哲學系的朋友,不知你是否完成了上述的書單呢?
我會試著努力看看,從傅偉勳的指引當中去尋找我的哲學思路
然而,我想要說的是:
要回答「哲學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很難!傅偉勳很肯定,也很清楚的回答出來了!
然而,他的解答方式,卻讓我覺得比問題本身還要難!
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但,無論如何,對於這樣的一本書,我是肯定的!
這是一本值得念的好書,也是哲學的入門書籍!
或許,原本你以為你懂哲學,你會認為哲學很簡單,就是「愛智」嘛!
然而,套用牛頓的話:「我覺得我不過是在沙灘上遊玩的一個小孩子,偶爾找到一片漂亮的貝殼,偶爾撿到一個光滑的鵝卵石,但是蘊涵所有真理的大海在我面前,我卻對它一無所知。」
這或許也就是哲學有趣的地方,他永遠在你以為你瞭解到什麼東西的時候告訴你,其實,你懂得永遠太少!你離真理,還太遙遠了!
是的!我懂得太少!而且我懂得不一定是對的!
而我願意花一生的時間來探索這個世界!
帶著一顆永不滿足的大腦,努力、努力的填滿!
直到我躺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