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總是覺得活在這個世界真的是太幸福了。
翻開報紙,每天都有一大堆有趣的事情發生,每次逛書店,也總是會發現一些看了會令人噴飯的有趣書籍。
每天就這樣一點一點的瞭解這個世界,開開心心的笑一下,真的覺得自己很滿足!

就拿我最近在看的這一種書來講好了,我就覺得這個世界上有這些人的存在真的是太好了。
最近在啃前陣子買的一本書《搞笑諾貝爾獎》。
這個獎很特殊,專門頒給一些進行有趣研究的科學家、學者、或是行為特殊的政治家,甚至是國家領導人,主要是在肯定他們的研究或行為具有「無法或不應該被複製的人」,同時,被頒獎的項目還必須要讓人「大笑」,以及「讓人大搖其頭。」
你看看,這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嗎?
尤其是搞笑諾貝爾化學獎的其中一篇文章,更是拍案叫絕。

茲介紹如下:
比薩大學(University of Pisa)的多娜泰拉‧莫拉西提(Donatella Marazziti)、亞歷山大‧羅西(Alessandra Rossi)以及喬凡尼‧卡薩諾(Giovanni B.Cassano)還有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哈加普‧阿基斯卡爾(Hagop S.Akiskal)他們共同發表一篇論文,題目為〈浪漫愛情中血小版血清素轉運體的變異〉(Alteration of the Platelet Serotonin Transporter in Romantic Love),收錄在1999年5月的《心理醫學》(Psychological Medicine)。
在研究報告中,他們認為「愛情演化的結果至關緊要,因此一定存在某種長期建立的生物過程(biological process)加以調節。最近的研究發現,血清素轉運體(Serotonin〔5-HT〕Transporter )可能和神經質以及性行為有關,也和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簡稱OCD)有關。愛情這個被人高估的概念(諸如一段戀情早期階段的諸多典型主題)和強迫症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而這些相似之處促使我們探索一個可能性:這兩種情況可能在血清素運轉體值上都有某些異變。」
而根據這樣的思維,他們在研究後得出這樣的結論:「從生物化學上來說,浪漫愛情可能和嚴重的強迫症沒有什麼分別。」

看!這多好玩阿!
原來我們所謂的「我戀愛了!」站在生物化學的角度來說,應該是「我得了戀愛病了!」
戀愛其實就是一種強迫症!!

研究計畫是這麼進行的。
莫拉西提、羅西、卡薩諾以及阿基斯卡爾四位博士把整個浪漫/癡迷/強迫的困境簡化成以下兩個簡單的問題:
(1)浪漫真的存在於人類的血液中嗎?而如果真的存在的話,
(2)這和強迫症患者血液裡的物質相似嗎?

因此,他們檢視有強迫症人,也檢視戀情正濃的人。他們拿這兩組實驗對象的血液和穩重的、平凡的、沒有在戀愛的、沒有癡迷的、沒有強迫的男男女女的血液來比較。
這四位科學家決定每一組檢視二十個人。
在實驗過程當中,要找二十個有強迫症的人很容易,要找二十個單調乏味的人也不困難,但問題來了,要找出二十個陷入愛河的人卻十分棘手,原因在於,目前科學界並沒有公認有關於「浪漫愛情」的科學定義。
於是,為了研究所需,四位科學家設計了他們的定義,在研究報告中,他們是這麼解釋:「我們找到了二十個最近才陷入愛河的實驗對象(十七名女性和三名男性,平均年齡是二十四歲),這些人是透過廣告從醫學院的學生中招募而來的。我們是根據下列標準來挑選的:
(a)這段戀情是在過去半年內萌芽的;
(b)這對戀人尚未發生過性關係;以及
(c)每天至少花四個小時在思念對方」
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滿足以上這三個條件,你目前就正處於熱戀階段。

後來的實驗結果,讓這四位科學家目瞪口呆。
這四位科學家針對這些對象所做的血液測試報告當中提到:
「陷入愛河的實驗對象和患有強迫症的實驗對象在血液值統計數字上的顯著下降,似乎顯示這兩種情況有一定程度的相似......這也顯示戀愛確實引發了一種非正常的狀態----這可以從不同國家、不同年紀的人所使用的各式各樣的話語得到證實,他們一般都說是『瘋狂』的墜入情網或是得了『戀愛病』」
從以上這項研究報告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瞭解到一個正在談戀愛的人和一個患有強迫症的人,在生物化學領域的血液狀態,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戀愛其實就是強迫症的一種。

更好玩的是,這四位科學家在做了第一次血液測試後的一年,訪談了這些戀愛中的人,並且採集了新的血液樣本。這些人當中有六個人仍然和同樣的對象在談戀愛,但已經不再日日夜夜想著對方。
這六個人的血液和那些老夫老妻毫無生氣的血液沒有區別。
也就是說,戀愛的賞味期一過,一旦血液測試值恢復正常,那就表示強迫症痊癒,戀愛的感覺也就消失。

這是一篇超有趣的研究報告。
看到這裡,我突然想起黃舒駿曾經寫過一首歌:〈戀愛症候群〉

(口白)有許多專家告訴我
他們說要以理性的態度談戀愛
我常想大概這些專家從來沒有談過戀愛
不信你試看看談戀愛還會有理性
我想那大概是假的
----
關於戀愛症候群的發生原因
至今仍然是最大的一個謎
不管性別年齡職業體重學歷長相和血型
沒有一個人可以免疫
有些專家學者研究後相信
戀愛是內分泌失調所引起
卻有別人認為戀愛屬於濾過性病毒
像感冒無藥可救但會自動痊癒

不管你同不同意
自古到今許多例子證明
戀愛不但是一種病態
它還可能是一種變態

一般發病後的初期反應
會開始是改變一些生活習性
洗澡洗得特別乾淨
刷牙刷得特別用力
半夜突然爬起來彈鋼琴
有人每天站在陽臺對路人傻笑
有人突然瘋瘋癲癲突然很安靜
有人一臉癡呆對折鏡子咬著指甲打噴嚏
有人對小狗罵三字經
女人突然改變髮型
男人開始每天練著啞鈴
食欲不振歇斯底里四肢萎縮神經過敏發抖抽筋
都出現在這時期

隨著病情越來越變本加厲
人會變得格外敏感和噁心
寫的說的唱的都像天才詩人一般才華洋溢
越肉麻越餓覺得有趣
有人戀愛之後每天躲在廁所哭泣
有人開記者會宣佈戀愛的消息
有人總是喜歡兩個人躲在黑漆漆的地方
像做了不可告人的事情
每天忙著找人算命
挖空心思改變自己配合對方的習性
把每天都當作紀念日
把自己當作紀念品
每天漫無目的膩在一起
言不及義也覺得好有趣
走著坐著躺著趴著都形影不離
像是兩人三腳又象連體嬰
心裏想的只有愛你愛你愛你愛你
也不管家裏米缸有沒有米
也不管路上有人示威抗議
只管愛你
心裏想的只有愛你愛你愛你愛你
也不管海峽兩岸統一問題
也不管衣索匹亞多少難民
只管愛你

經過一段轟轟烈烈熱戀時期
不久就會漸漸開始痊癒
兩人開始互相厭倦
互相攻擊對方缺點
所有甜蜜都隨風而去
然後開始從錯覺和誤解中清醒
驚訝自己為何如此不聰明
為了愛情不管一切
不顧父母朋友姐妹兄弟
開始感到後悔不已
然後開始感到疲憊沉悶氣喘心悸牙痛頭痛夢囈
然後是精神不濟瞳孔放大脾氣暴躁四肢麻痹
終於受不了要分離
雖然結果頗令人傷心
瞭解之後也沒什麼了不起
愛情終究是握不住的雲
只是我想要告訴你
oh....
在我落寞的歲月裏
你的溫柔解脫我的孤寂
帶給我深深的狂喜
如此顫動我的心靈
輕輕訴說愛你愛你愛你愛你
不管是黑夜或是黎明
不管是夢中還是清醒
深深愛你
多麼幸福
讓我遇見你嗚……

在這首歌裡,黃舒駿將得了「戀愛病」會出現的行為特徵作了相當傳神的描述。
而這一篇論文則提供了造成這些行為背後的理論基礎。
這一首歌和這一篇論文很清楚定義了所謂「戀愛」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於是乎我們突然明白,戀愛,尤其是熱戀,其實是一種內分泌失調的強迫症。

結論:
因為戀愛是一種病,所以,在戀愛過程當中的所有失常行為,都會因為病情痊癒而消失,這當然就包括體貼、浪漫、溫柔、甜言蜜語.....等等。
所以,當你發現你的男友或是女友不再那麼溫柔體貼的時候,請別擔心,他只是恢復正常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fly520 的頭像
    bluefly520

    bluefly520

    bluefly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