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漳州府志》中有記載:「歲每月朔望後一日,賈人及胥役、工匠之屬,備酒餚祀神,謂之『做牙』」

這段文獻提到漳州民間有做牙的習俗,那麼,什麼是做牙呢?

或許,我們該從「牙」這個字來談起。

根據字典,牙字的其中一種解釋為「買賣時居中的介紹人。如:『牙人』﹑『牙郎』﹑『牙商』﹑『牙婆』、『牙行』。」

所謂的牙,其實就是「仲介謀利」的意思,就拿前文所提到的牙婆來舉例。

大家都熟知的「三姑六婆」,在字典上的解釋很有趣,書上說:「指職業不合法與良好習俗不符的或不名誉、不正經的婦女。」簡單來說,所謂的三姑六婆,就是令人一整個傷腦筋的九種雌性品種。

而三姑是:道姑、尼姑、卦姑;六婆是:穩婆、虔婆、牙婆、師婆、媒婆、藥婆。

牙婆,基本上就是人口販子,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鴇,專門買賣女性或仲介女性從事性交易再從中抽頭的媽媽桑。

因此,「牙」這個字就與「利」產生連結,在民間存在著商業利潤的相關用法。

而文獻當中所謂的「做牙」,便是祭神求利,保佑獲利的民間信仰儀式。

根據文獻,我們可以從下面兩點進行討論,一是日期;二是神明。

做牙的時間,在每個月的朔望後一日,也就是每個月的初二、十六要祭神,而祭的神祇,一般來說指的是土地公。

早期農家祭拜土地公,有祈求豐收的意味,從事商業活動的民眾,也希望收入豐富,故也跟著祭拜土地,將土地公當做財神來拜。

也因此,每個月的做牙,其實就是在二日與十六日的時候,祭拜土地,祈求營收利潤豐厚。

而「做牙」時候的祭品,通常老闆都會分給員工,也就是我們一般俗稱的「打牙祭」。

一年的第一次做牙,在二月二日,這一天同時也是土地公生日,一般稱之為「頭牙」。

至於「尾牙」,便是在十二月十六日這一天,一年最後一次的做牙。

「頭牙」和「尾牙」通常規模最大,最為隆重,祀神的牲品也是最為豐富。

漳州的習俗隨著漳州移民來到台灣,也跟著一起實行,發展到現在,就成了目前台灣大大小小公司行號歲末年終的固定活動,在這一段時間內,邀請員工聚餐吃飯,分享一年辛苦的成果。

下次接近年關的時候,能夠在尾牙吃吃喝喝,抽汽車和股票,看歌星表演的夥伴們,記得多跟土地公和地基主講點話,或許手氣會好一點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fly520 的頭像
    bluefly520

    bluefly520

    bluefly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